- Copyright ? 2010-2013 www.huangjiachao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足球365网站是多少 内蒙古农业大学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306号内蒙古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邮编:010018
- 联系电话:0471-4309384 投稿邮箱:xinwenzhongxin@imau.edu.cn
- 技术支持: 新闻中心技术部
名校贷《借款风险报告》警醒大学生求欲且求知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互联网普惠金融的高速发展让网络借贷逐渐为人们所熟识,而其在高校中的普及却也给大学生的财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因不当使用校园贷而导致的大学生自杀或诉诸裸贷等极端行为的报道不时有之,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在这场财商试炼中的表现令人十分忧心。
近日,针对大学生借款风险意识欠缺的问题,名校贷发布了国内首个《大学生借款风险报告》,从地区风险意识分布、风险评分、主要借款风险等多个方面聚焦了大学生对借款风险的认知。报告显示,大学生不仅整体风险防范意识较低,更在借款用途方面存在极大的风险隐患。在本次报告涉及的84146份测试结果中,45.66%的大学生在借款用途的调研选项中露出了不当使用借款的征兆。事实上,不论是多次因借款赌博背上大额债务,还是一边背债一边身着奢侈品牌且不以为意,与不当使用借款相关的校园贷负面报道从未停歇。贷出来的“土豪”们只看到借贷消费时的艳羡而忽视了潇洒之后的付清压力。大学生面对校园贷,能否提高财商、有没有风险意识,已然相当重要。大学生借贷本是救“急”不救“穷”、救“难”不救“奢”,缺少安全和理财的意识,就容易深陷其中。
尽管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自主负责地处置财务纠纷。但是,他们经济不独立、财务不自由是客观存在的,学校和家长理应在思想引导、财商培养、风险教育上下功夫。“45.66%”这一数据足以表明,理性使用借款工具的教育刻不容缓。理性消费不能在大学教育中缺席,求欲不求知更不能成为主流。大学生有享受普惠金融的权利,但是,不当消费与普惠金融之间,隔着一个“风险教育”。
名校贷大讲堂教你识别借款陷阱
2016年底,麦子金服旗下高学历年轻人群体的微创业和消费借贷信息中介服务平台名校贷,为了让用户和社会更加真实的认识校园贷,推出了名校贷大讲堂系列栏目,通过多角度、深度解析校园贷,栏目一经上线便获得了社会和用户的一致好评,获得了极高的关注。截至目前,名校贷大讲堂系列栏目共计上线6课,累计阅读量破百万,引起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名校贷大讲堂结课,你顺利毕业了吗?
名校贷大讲堂栏目主要围绕校园贷的分类、大学生的借款用途、借款风险测试以及借款时需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解读。名校贷大讲堂涉及的内容第一课《你真的了解校园贷吗?》,文中对校园贷进行了深刻、全面的剖析,将校园贷分成五大类并一一解读,同时提醒用户提高对不良网贷的辨识,预防诈骗;在第二课《这些情况,请不要借款!》中,名校贷提醒大学生用户们在借款用途上再三考量,谨慎选择,理性使用校园贷,只借该借的钱,把钱花对地方,从而保障个人信用和财产安全;除了列举了不正当的借款用途,名校贷还从自身初衷出发,罗列了一系列鼓励借款的正当用途;第三课《这钱,你们拿去!》从实际情况入手,呼吁大学生用户们面对自己的需求合理借贷,将钱花有意义的事情上,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而第四课《借前4测,你做过了吗?》主要针对大学生借款前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自测,鼓励大学生合理看待借款行为,选择靠谱平台的同时,树立风险观念和信用意识,真正把借款用于正途。第五课《借后三问,你做到了吗?》,旨在提醒大学生在成功借款之后也并非万事大吉,也应做到借后三问,预防危机;最后一课内容,第六课《少年,请绕过这些坑!》主要是通过详细介绍诈骗类型,教大学生如何预防诈骗,规避不必要的风险,防患于未然。
名校贷创立的初心始即是引导金融服务于年轻人的各种实践,特别是微型创业实践,始终鼓励大学生趁着年轻和热爱去勇敢实践自己的梦想,不会因一时的财务困境而留下遗憾,同时作为校园贷平台,名校贷为规范市场始终以身作则,让大学生体验精彩的同时保障用户一个健康、安全、诚信的金融消费环境。
《借款风险报告》揭教育缺漏
近日,名校贷依据其APP中嵌入的“借前测试”后台数据发布了国内首个《大学生借款风险报告》,报告涉及地区风险意识分布、风险评分、主要借款风险等几个方面,多维度警醒当代大学生在使用校园普惠金融服务时,务必提升自身风险意识。
事实上,近年来通过校园贷平台实施的诈骗案件屡见不鲜,仅去年3月至今就已有上千学生被骗,涉案金额高达两千多万!然而报告却显示,84.1%大学生借款风险意识薄弱,大学生借款风险评分平均分仅为65分,对风险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数据显示,常见的校园贷诈骗类型包括:帮别人借钱、利诱陷阱、黑中介黑代理、不正规审核等,而其中最常见的即是利诱陷阱和帮人借钱。七成以上的受骗学生都因此“被借贷”。这类诈骗最主要的手段即是骗取学生的个人信息,骗子声称“帮忙”、兼职或提供好处费、提成等,表示学生仅需负责借款无需还款,最终说服学生用本人信息在各平台申请借款,借款成功后骗子拿钱消失,留下受骗学生承担还款责任。尽管手段雷同性极高,焦点访谈、央视新闻等多家媒体也曾深入报道,但这类诈骗却并没有因此减少。
名校贷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强化风险教育,名校贷先后推出了刷单诈骗套路解析、名校贷大讲堂、借款四问、借前测试等多个系列策划,甚至编写了朗朗上口的防骗歌谣,拍成了视频进行传播。可是,借前测试的后台数据却让他们感觉到了大学生借款风险意识教育的任重道远。
《人民日报》曾发文表示《“校园贷”离不开风险教育》。大学生借贷本是救“急”不救“穷”、救“难”不救“奢”,“校园贷”并非是祸,缺少安全的弦,就容易深陷其中。不论是在及格线徘徊的风险意识均分,还是不达二成的风险意识优秀率,都表明了大学生借款的安全弦还需继续拉紧。